傳統(tǒng)油紙傘的72條傘骨
傳統(tǒng)制傘,分為相互獨立的選毛竹、制傘骨、糊紙、制傘頭、繪花等幾大部分,從選料到制作,工序達100多道,即便是熟練者,一天也做不出來一把手工油紙傘。
制傘傳統(tǒng)工藝分有制傘骨、制傘、傘頭、傘柄、制繪花等五部藝,其中以“制傘”雖屬主流,但也只是完成“傘胚”、“上油”、“裝配”等工序,須由別處買進傘骨、傘柄、傘頭等。做傘骨較好的是“后洲幫”,1950年代“后洲幫”張開綠所制傘骨如同一節(jié)麻竹筒,看不見縫隙,注水不漏。
大躍進時,當?shù)馗鱾銖S合并為“福州雨傘總廠”,不久因為溫州仿綢傘的競爭,該廠就派出林永欽到溫州學藝,改良了福州油紙傘,并于當?shù)睾蜄|南亞暢銷。文革后因為布傘流行,福州油紙傘就由實用品轉向工藝品發(fā)展。
1985年,該廠生產的油紙傘遠銷日本、歐洲和東南亞,三年后先后退出歐洲和東南亞市場。又把紙傘原料和工藝改良,每把傘有72條傘骨,撐起來大,合起來小,狀似蛇腰,故名“蛇傘”。
一把好紙傘以優(yōu)質毛竹、皮紙、桐油等制成,取自自然,生態(tài) 環(huán)保,是原生態(tài)藝術品的代表。油紙傘的傘骨也大有講究,必須選用大別山區(qū)3——5年以上的老毛竹,莖直節(jié)少,韌性大,彈力強,能防霉、防爛、防蛀。
而皮紙則選桑樹皮,把桑樹皮煮軟、清洗、搗爛、再洗、漂白,然后用布撈起多次增加厚度,再于陽光下晾干。油紙傘已經不是現(xiàn)在我們的生活的必備之物,制作油紙傘的技藝也漸漸失傳。